校服循环利用承载着独特的育人功能优配交易,于无声处塑造着学生的价值观。
▲这项举措切实减轻了普通家庭的经济负担。图/襄阳网视频截图
文| 苑广阔
据新华社报道,临近开学,河南郑州一年级小学生董承谕时不时拿出校服试穿,兴致勃勃地等待开学。有别于买来的校服优配交易,董承谕的校服上面还带着上一任“小主人”的名字,而且完全免费。近日,在郑州市二七区长江东路小学新生入学报名现场,登记即可领取的“免费校服”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和好评。
上述温馨一幕的背后,是长江东路小学推行的校服循环利用计划。毕业生捐赠或高年级学生“以旧换新”的校服,经专业机构清洗消毒后,免费传递给低年级同学使用。如今,长江东路小学的校服循环已形成“双渠道稳定供给”的成熟模式:一方面持续接收毕业生的捐赠,另一方面为在校生提供“以旧换旧”服务,依托集团校庞大的学生基数,校服尺码调换空间充足,能精准匹配不同学生的需求。
展开剩余65%当然,供需两端都秉持了自愿原则,并非一刀切地向学生提出强制性要求。据报道,今年一年级新生报到首日,该小学150套循环校服便被领取97套。
这种做法不仅获得了家长们的广泛认可,更在网络上引发“建议全国推广”的热烈呼声。看似微小的校服循环利用,实则蕴含着避免资源浪费、减轻家庭负担与培育节俭美德的三重深意,映照出一种可持续生活方式的朴素智慧。
校服循环利用直指资源浪费的沉疴,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具象化的实践路径。据统计,中国每年被丢弃的校服数量惊人,一些化纤材质的校服难以自然降解优配交易,填埋或焚烧都会造成环境污染。
而一套校服的整个生产过程需消耗大量水资源和能源。长江东路小学让校服在不同年级间流转,极大提高了单套校服的利用效率,延长了其使用寿命,从源头上减少了资源提取与废弃物产生,实现了低碳环保。
而且这项举措也切实减轻了普通家庭的经济负担。一套校服动辄上百元,还分夏装和秋装,而中小学生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往往一两年就需要更换更大尺码。有家长算过一笔账:小学六年至少需要更换三至四次校服,累计支出可达千元。
对许多普通工薪家庭而言,这并非可以忽视的开销。校服免费循环利用减轻了家庭教育开支压力,也体现了社会的人文关怀。
尤为可贵的是,校服循环利用承载着独特的育人功能,于无声处塑造着学生的价值观。当孩子们穿着带有学长姓名的校服,他们接过的不仅是一件衣物,更是一种勤俭节约精神的传承。
这种实践教育比任何口头说教都更加生动有力,让孩子们在亲身参与中理解资源共享、物尽其用的深刻意义,从小培养不虚荣、不攀比的健康心态。从这层意义上讲,校服循环是对过度消费主义的一种温和抵制,重建基于实用价值而非品牌标签的消费观。
此前,浙江舟山市南海实验学校长峙小学的“校服循环驿站”,新疆乌鲁木齐一些学校的“校服循环回收站”,都引发了舆论关注。此次,郑州市二七区长江东路小学校服循环利用计划再次受到关注并引发好评,正说明这种对校服的循环利用为旧校服的处理提供了一个选项,值得借鉴推广。
当然,推广过程中需建立完善的消毒清洁流程,确保卫生安全;尊重学生意愿,避免“一刀切”;同时也需加强宣传引导,改变部分家长“穿旧衣不体面”的观念偏见。
显然,让更多学校加入校服循环行动,甚至拓展到教具、教材等其他教育资源的共享利用优配交易,将构建起更加绿色、节约的校园生态。
发布于:北京市阳德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